一是加强事前绩效评估。将事前绩效评估作为项目入库、预算安排的必要条件,科学评估其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、判断财政资金投入的预期效果,为决策提供技术支撑。
二是提高绩效目标编报质量。建立部门绩效指标体系,按照部门的支出方向和特点科学制定,注重实用性和可行性,并及时动态调整。同时,加强对绩效目标的审核力度,采用绩效目标联审会审、抽查复核等方式,推动预算部门提升绩效目标编报质量。
三是强化绩效评价应用。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、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。对财政重点评价等级为“中”的,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压减;对评价等级为“差”的,取消预算安排。将绩效自评结果与预算资金安排挂钩,对未按要求及时开展绩效自评的项目,不安排下年度预算;对预算支出进度低、自评结果偏高不实、自评填报不详的项目,在编预算时要予以扣减。